贴息贷款点燃残疾人创业激情
- 主页 /
- 媒体关注 /
- 媒体关注
贴息贷款点燃残疾人创业激情
“身体残疾不可怕,心理残疾才影响人一辈子。”对于自小因为小儿麻痹症留下的腿部残疾,年过不惑的他毫不介意:“照我的性格啊,要是好腿好脚的,我也静不下心里在家边做事。也许正是因为有残疾,我才能安心在家搞自己喜欢的事情,自己有回报有收获的同时,也为其他人创业致富提供了参考路子。”
快眼快语、精明强干的黄学仁,是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土生土长的农民。从小就对拖拉机等各种农用机械感兴趣的他,小学毕业没再读书,而是选择到一个亲戚家办的修理门市帮忙。虽然没有多少文化,但凭借能吃苦肯钻研的劲头,黄学仁日积月累硬是自己摸索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机械修理技术。成家后自立门户开店的黄学仁,迅速成为了四乡八镇小有名气的修理能手,哪家拖拉机坏了,哪家脱粒机不转了,带他到现场看看,小毛病稍微捣鼓几下就能焕发生机,大毛病也拖不到两三天。
长期在农村生活,黄学仁把乡亲们耕田种地的劳累看在眼里、想在心里。而随着社会进步带来农业机械的推广步伐加快,农民对于各种农业机械的购买欲望越来越高,很多时候只是由于价格限制难以遂愿。看到市场的巨大潜力,黄学仁萌生了利用自己一技之长研发实用农业机械的想法。上世纪90年代末,经过多次失败的总结实验改进,黄学仁成功做出一台适用于岗岭地区作业的玉米播种机,并通过国家专利产品申报。
任何一种创业都需要本钱。黄学仁计算了一下,差不多需要10万元本钱,但这对两手空空的他来说犹如天文数字,于是他想到了借钱贷款;但贷款利息也是非常可观的,这让他一度望而却步。他转而向亲朋好友求助,没想到得到了同样的“冷遇”,亲友们都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,叮嘱他“好好待着,别折腾”。
让黄学仁意想不到的事,当灌云县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主动联系了银行,帮他贷到了款,并告诉他,这是贴息贷款。闻知这一消息,黄学仁不禁喜上眉梢,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。他利用自己家庭的空房,办起家庭作坊式的加工车间,专事玉米播种机的加工生产销售。
灌云县伊山镇的盲人孙振松在2004年也陷入了和黄学仁一样的困境,听说市区的盲人按摩班报名,他就在家打包行李,结果被人说成是“瞎鼓捣”,学成后孙振松打算开个盲人按摩店,为了凑齐1万元本金他四处筹借,又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说他“就不想好好过日子”,甚至最后连家里人都不理解。
灌云县残联调查发现,残疾人创业通常存在资金、土地、场地等多种困难,很多事情健全创业者办起来很顺利,但残疾人创业者却总是吃闭门羹,这些问题不解决创业只能是梦想,这背后的本质就是对残疾人创业者的不信任,而这份不信任几乎全都来自他们的残疾。“这就导致残疾人在创业问题上顾虑重重,有人在现实的重压下有想法没勇气,有人瞻前顾后、犹豫不决,甚至有人有技术、有项目、有基础,对市场也了解透彻,就是解决不了资金、土地、场地方面的难题,只能干着急。”灌云县残联理事长刘庆明说:“不仅如此,我们希望在社会上建立各方对残疾人创业的帮扶机制,引导和鼓励大家帮助残疾人创业。我们需要营造一种环境或是平台,可以让不同类别的、有强烈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充满信心地创业,给那些可行性强的项目强有力的扶持,为他们提供创业孵化器。从这样的角度看来,这不只是残联组织一家的工作,这需要各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努力。”
鉴于这样的现实,灌云县残联决定用好用足残疾人创业帮扶政策,推出了残疾人小额贴息贷款,并在创业资金扶助、税费减免、社会保障、行业准入等方面制订了种类多样的优惠政策和措施,并加强技术指导,全力扶持残疾人创业,提升残疾人创业的效率。3年来,县残联为残疾人创业贷款贴息共计47万元。
事实上,如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子,把他们“扶上马”,再“送上一程”,残疾人创业便会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前景。譬如黄学仁的企业,随着积累的越发增加,后来他又不断购买增添设备,将生产范围扩大到研发改造铲车、钻桩机等多种农村实用机械。相较专业公司低廉许多的价格,却更加贴近生产生活的按需订做举措,让他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广受好评,很多县外农户甚至找上门来定制购买。“将来,我想办一个农机制造厂,带领更多的残疾致富,让我的事业更辉煌。”黄学仁信心百倍地对笔者说。他现在年营业额达200万元,纯收入10几万元,并雇佣了4名同样身患残疾的工人,还带动了周边10位残疾人创业,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孙振松的按摩店也经营得有声有色,还解决了3位盲人的就业问题,年收入十余万元。如今孙振松在灌云县城买了新楼房,凭着自己的本事过着“吃喝不愁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的美满生活,他还打算扩大按摩店的规模。象黄学仁、孙振松这样的残疾人,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创业,还有盲人王东亚投资10万元在杨集镇开的“东亚按摩店”;残疾夫妇王仕刚、茆德花在东王集镇投资100万元开的“小上海服装厂”;残疾夫妇殷洪兵,别士女在南岗乡东于村开办的服装厂等等,灌云残疾人开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地。“没有残联和残疾人政策的帮助,给我解决起步的难题,可能现在,我还待在破屋子里等救济吃呢。”黄学仁和孙振松的心里话,竟然出奇的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