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“残疾人之家”申报材料
- 主页 /
- 通知公告 /
- 通知公告
全国“残疾人之家”申报材料
申报材料
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地处于连云港东部核心商贸区,辖区面积11.8平方千米,下辖7个社区,常住人口5.6万人,其中持证残疾人536人。
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紧紧围绕 “高质发展、后发先至”主题主线,深入落实省、市、区残联各项部署,攻坚克难,主动作为,创新发展,用真心和真情打造“七有”“残疾人之家”。
一、家有阵地:打造“1+7”残疾人之家,实现服务阵地“全覆盖”
在办公用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,协调近300平方沿街门面房,投入资金近300万元,打造了占地350多平方米,集康复训练室、文体娱乐室、辅助性就业室、培训室、罗仁娟工作室、圆梦空间6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 “残疾人之家”。在7个社区建设完全独立或资源共享型的“残疾人之家”分站,本着实际、实用、实效原则,做到一家多能、一室多用,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日间照料、辅助性就业、信息管理、康复服务、文体娱乐、送教上门、窗口服务、综合培训、志愿服务等九大功能为一体的服务,是全市首个全覆盖型“残疾人之家”示范街道。
二、家有作为:建立健全残疾人帮扶救助、医疗保障、就业培训“三大机制”
“残疾人之家”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、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,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力以赴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一是健全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。我们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,实行应保尽保,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。对56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救助水平,全年共发放补助金额38.2万元。另外,我们还不定期联系志愿者、爱心企业开展“真情送温暖、情系残疾人”活动,上门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,大力营造全社会扶残、助残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建立了残疾人医疗保险机制。全街98%的城镇非医保残疾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,其中64名残疾人享受了全额补贴,为67名重度残疾人购买了商业保险。三是建立了残疾人教育、就业培训机制。我们对32名残疾学生及88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高等教育助学补贴、助学金20万元;我们精心开设残疾人家政服务培训班,积极联系辖区内家得福等企业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,安排了近32名残疾人就业。
三、家有健康: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、多样化、精准化“三化建设”
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与卫计部门共同努力,实施残疾人康复规范化、多样化、精准化服务,逐步形成以社区康复平台为载体,以社区康复服务为基础的工作机制。一是搭建社区康复平台。按照人员到位、场地到位、器材到位的规范化要求,建立了1个康复服务总站和7个康复服务分站,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%。二是推进各项康复服务。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转介、送药上门、免费筛查等服务,受益残疾人1000余人次,发放辅具及康复器材197件,无障碍改造20户;设立 “残疾人辅具免费维修点”,实现了辅具免费维修服务的全覆盖。三是推行精准康复签约。在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打造残疾人精准康复室、脊髓损伤希望之家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室。为271位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定期康复训练、免费体检和免费三伏贴服务,确保街道每一位残疾人都得到平等的精准康复服务,真正做到残疾人精准康复,一个都不能少。
四、家有收获:精选“残疾人之家”辅助性就业项目,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
为了让残疾人适应更广的就业平台,我们专门为残疾人开设了辅助性就业室,定期开设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,并精选“残疾人之家”辅助性就业项目。一是结合地方特色选项目。依托墟沟街道优势,筛选对接相关项目。选择渔网编织加工,贝壳工艺品制作、根雕、剪纸等项目; 二是结合残疾人自身条件选项目。由于残疾人受自身条件限制,增设手工皂制作、编织手工艺品等项目。三是结合企业产业链选项目。与工业园相关企业对接,承接一些工艺简单、易于操作的产品项目。如服装包装及剪线头、圆珠笔组装等项目。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,也为了增强残疾人的信心走出自我封闭,逐渐自强自立,积极融入社会打下基础。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精心打造了手工作品展厅,将残疾人的心灵手巧和无穷创造力在这里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,作品主要有根雕、香包、手工串珠、渔网制作、手工皂等产品, 展示厅聘请一名残疾人专职推广、销售残疾人手工作品产品,为残疾人创收4000余元,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。
五、家有文化:营造文化娱乐氛围,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
为提升残疾人文化水平,我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专门打造了残疾人文体室,现有各种图书资料3千余册供残疾人阅读,设立盲人教学点,共有盲人读物100余册,盲人电脑两台,残疾人可以通过阅览书架上的书籍,也看以通过电脑上网学习知识,并不定期的举行盲人培训及26名儿童送教上门服务;每周组织残疾人定期在这里举行读书会,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。为了给残疾人营造出更有亲和力的大家庭氛围,不定期的组织丰富的活动,如近百名残疾人免费观影活动,带残疾人游览港城活动,残疾人生日会等。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精神生活。
六、家有温度:创建圆梦空间,感受爱的温度
残疾人普遍家庭经济不富裕,为此我们特别在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设立了一个“圆梦空间”,我们定期将收集到的残疾人微心愿,张贴到心愿墙,发放到到志愿者群,让爱心志愿者认领这些微心愿,截止目前,我们的爱心角已经惠及残疾人家庭30余户,开办交换活动3场,参与志愿者60多人。
七、家有创新:“以残助残”实现双赢
全街推广市残联微信公众号,打造助残“云平台”,精心培育了“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”,借助社会力量,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、就便、贴心的服务。在全市乃至全省首创了居家托养康复工作“以残助残”的新模式,我们招聘9名无业残疾人为9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康复服务,按照“一访二定三服务四评价”流程,为重度残疾人提供“六助”服务(助洁、助餐、助行、助医、助康、助乐)。“以残助残”模式让助残服务更加精细、高效,既获得了重度残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评,又为14名轻度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,让他们实现月收入2500元左右,帮助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。
残疾人工作关乎民生,涉及稳定,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,合力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,真正实现残健共融、和谐共享!
-->
连云区墟沟街道全国“残疾人之家”
申报材料
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地处于连云港东部核心商贸区,辖区面积11.8平方千米,下辖7个社区,常住人口5.6万人,其中持证残疾人536人。
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紧紧围绕 “高质发展、后发先至”主题主线,深入落实省、市、区残联各项部署,攻坚克难,主动作为,创新发展,用真心和真情打造“七有”“残疾人之家”。
一、家有阵地:打造“1+7”残疾人之家,实现服务阵地“全覆盖”
在办公用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,协调近300平方沿街门面房,投入资金近300万元,打造了占地350多平方米,集康复训练室、文体娱乐室、辅助性就业室、培训室、罗仁娟工作室、圆梦空间6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 “残疾人之家”。在7个社区建设完全独立或资源共享型的“残疾人之家”分站,本着实际、实用、实效原则,做到一家多能、一室多用,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日间照料、辅助性就业、信息管理、康复服务、文体娱乐、送教上门、窗口服务、综合培训、志愿服务等九大功能为一体的服务,是全市首个全覆盖型“残疾人之家”示范街道。
二、家有作为:建立健全残疾人帮扶救助、医疗保障、就业培训“三大机制”
“残疾人之家”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、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,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力以赴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一是健全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。我们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,实行应保尽保,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。对56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救助水平,全年共发放补助金额38.2万元。另外,我们还不定期联系志愿者、爱心企业开展“真情送温暖、情系残疾人”活动,上门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,大力营造全社会扶残、助残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建立了残疾人医疗保险机制。全街98%的城镇非医保残疾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,其中64名残疾人享受了全额补贴,为67名重度残疾人购买了商业保险。三是建立了残疾人教育、就业培训机制。我们对32名残疾学生及88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高等教育助学补贴、助学金20万元;我们精心开设残疾人家政服务培训班,积极联系辖区内家得福等企业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,安排了近32名残疾人就业。
三、家有健康: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、多样化、精准化“三化建设”
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与卫计部门共同努力,实施残疾人康复规范化、多样化、精准化服务,逐步形成以社区康复平台为载体,以社区康复服务为基础的工作机制。一是搭建社区康复平台。按照人员到位、场地到位、器材到位的规范化要求,建立了1个康复服务总站和7个康复服务分站,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%。二是推进各项康复服务。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转介、送药上门、免费筛查等服务,受益残疾人1000余人次,发放辅具及康复器材197件,无障碍改造20户;设立 “残疾人辅具免费维修点”,实现了辅具免费维修服务的全覆盖。三是推行精准康复签约。在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打造残疾人精准康复室、脊髓损伤希望之家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室。为271位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定期康复训练、免费体检和免费三伏贴服务,确保街道每一位残疾人都得到平等的精准康复服务,真正做到残疾人精准康复,一个都不能少。
四、家有收获:精选“残疾人之家”辅助性就业项目,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
为了让残疾人适应更广的就业平台,我们专门为残疾人开设了辅助性就业室,定期开设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,并精选“残疾人之家”辅助性就业项目。一是结合地方特色选项目。依托墟沟街道优势,筛选对接相关项目。选择渔网编织加工,贝壳工艺品制作、根雕、剪纸等项目; 二是结合残疾人自身条件选项目。由于残疾人受自身条件限制,增设手工皂制作、编织手工艺品等项目。三是结合企业产业链选项目。与工业园相关企业对接,承接一些工艺简单、易于操作的产品项目。如服装包装及剪线头、圆珠笔组装等项目。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,也为了增强残疾人的信心走出自我封闭,逐渐自强自立,积极融入社会打下基础。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精心打造了手工作品展厅,将残疾人的心灵手巧和无穷创造力在这里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,作品主要有根雕、香包、手工串珠、渔网制作、手工皂等产品, 展示厅聘请一名残疾人专职推广、销售残疾人手工作品产品,为残疾人创收4000余元,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。
五、家有文化:营造文化娱乐氛围,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
为提升残疾人文化水平,我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专门打造了残疾人文体室,现有各种图书资料3千余册供残疾人阅读,设立盲人教学点,共有盲人读物100余册,盲人电脑两台,残疾人可以通过阅览书架上的书籍,也看以通过电脑上网学习知识,并不定期的举行盲人培训及26名儿童送教上门服务;每周组织残疾人定期在这里举行读书会,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。为了给残疾人营造出更有亲和力的大家庭氛围,不定期的组织丰富的活动,如近百名残疾人免费观影活动,带残疾人游览港城活动,残疾人生日会等。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精神生活。
六、家有温度:创建圆梦空间,感受爱的温度
残疾人普遍家庭经济不富裕,为此我们特别在墟沟街道“残疾人之家”设立了一个“圆梦空间”,我们定期将收集到的残疾人微心愿,张贴到心愿墙,发放到到志愿者群,让爱心志愿者认领这些微心愿,截止目前,我们的爱心角已经惠及残疾人家庭30余户,开办交换活动3场,参与志愿者60多人。
七、家有创新:“以残助残”实现双赢
全街推广市残联微信公众号,打造助残“云平台”,精心培育了“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”,借助社会力量,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、就便、贴心的服务。在全市乃至全省首创了居家托养康复工作“以残助残”的新模式,我们招聘9名无业残疾人为9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康复服务,按照“一访二定三服务四评价”流程,为重度残疾人提供“六助”服务(助洁、助餐、助行、助医、助康、助乐)。“以残助残”模式让助残服务更加精细、高效,既获得了重度残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评,又为14名轻度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,让他们实现月收入2500元左右,帮助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。
残疾人工作关乎民生,涉及稳定,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,合力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,真正实现残健共融、和谐共享!